尽管 SideCalendar 提供了同样强大的鼠标操作模式,但它的核心与灵魂,始终属于键盘——那条通往极致效率与"心流"境界的最短路径。
在传统软件交互中,我们习惯于"打开"一个应用程序。这个过程——移动鼠标、寻找图标、点击、等待窗口加载——本身就是一次对当前工作流的粗暴打断。
SideCalendar 的设计哲学旨在挑战这一模式。我认为,优秀的生产力工具不应是一个需要特意"访问"的目的地,而应是一个可以被随时"召唤"的个人助理。它无缝融入您的工作流,在需要时立即出现,在完成后瞬间消失,最大限度地守护您宝贵的"心流"( Flow State )。
为实现这一哲学,我构建了三层键盘交互模型。
理念:全局可达性 (Global Accessibility) 与瞬时交互 (Transient Interaction)
这一层是整个设计的基石,它将应用从一个孤立的程序,变成系统的一个瞬时状态。我摒弃了 Dock 栏图标作为主要入口,目的就是为了消除一切不必要的操作步骤。
⌥ + ⌘ + B
(可自定义)**:这是您进入 SideCalendar 世界的唯一"咒语"。无论您身在何处,只需按下这个全局快捷键,距离当前时间最近的事件气泡便会即刻出现。再次按下,它便会消失。召之即来,挥之即去。Esc
**:作为通用的"取消/关闭"指令,它同样能关闭任何 SideCalendar 窗口,确保了行为的一致性。**理念:情境化设计 (Contextual Design)
当您召唤出浮窗,需要浏览信息时,导航层便会被"情境激活"。这套快捷键仅在应用内部生效,确保不会与您的其他软件产生冲突。它的核心是"探索"——在您不确定信息具体位置时,提供流畅的浏览体验。
我提供了两套功能完全等价的导航键位,以适应不同用户的肌肉记忆与使用场景。
↑
↓
←
→
)**:符合通用直觉,简单易懂。WASD
键:这是我为游戏玩家和效率专家特意设计的。它赋予了用户 单手操作的自由:当您的右手停留在鼠标或数字键上时,左手可以自然地在 WASD
上完成所有导航,实现真正的"眼不离屏,手不离键",最大化您的操作效率。具体操作:
↑
/ W
和 ↓
/ S
在事件间移动,可穿透翻页。←
/ A
和 →
/ D
在页面间翻页。Tab
和 Shift + Tab
在不同的事件气泡之间跳转。理念:为专家用户设计,提供从"意图"到"行动"的最短路径
如果说导航层是为"探索与确认"而生,那么加速层就是为"直接执行"而设计。它为那些对信息位置有预判的专家用户,提供了彻底"消除导航"的可能性。
⌥ + 数字键
(1-9)**:这便是加速层的精髓。当浮窗出现时,按住 Option
键,每个事件旁都会显示一个数字编号。此时,按下 ⌥ + 数字
,即可 立即打开对应事件的链接,无需任何移动和选中。这个设计,是将"浏览-选中-执行"三步合一,提供了从用户产生意图到完成操作的最短路径。
SideCalendar 的三层键盘交互模型——全局层负责"召唤",导航层负责"探索与确认",加速层负责"消除导航的精准直达"——共同服务于一个核心目标:在不增加用户认知负担的前提下,提供极致的操作效率,守护用户宝贵的"心流"。
通过这种设计,SideCalendar 不再是一个传统的应用程序,而是一个真正融入您日常工作流、响应迅速、安静而强大的个人助理。
我为用户设计了三个学习阶段,确保任何人都能在数小时内逐步掌握这套交互系统:
⌥ + ⌘ + B
这一个快捷键Tab
在事件气泡间跳转⌥ + 数字
的直达功能 1
yatoooon 1 小时 23 分钟前
希望上下键 可以在翻无可翻的情况下 翻到上一个或者下一个气泡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