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16 天前发布的原贴:[一个想法] 屏蔽情感,单纯聊天——线上匿名时事分享会 https://www.v2ex.com/t/702491#reply49
自上次提出这个想法后,得到了很多人的反馈和意见,我也在评论区做了回复,并且将大家给我的一些启发和意见重新对整个活动规则做了补充,然后就开始动手实行了。
在上次发帖后,4 位朋友主动加了我微信,表示有兴趣,我当时确实比较欣慰,因为从我的观念上来讲,每次交流分享的人数,正好是 5 个人,可以开一局。
随后我将补充好的条款发给了四位朋友,希望在那一周末进行第一次分享,结果我就遇到了第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参与者的时间问题。
毕竟大家平时上班,周末可能还要加班,同时也要匀一些时间去生活,所以哪怕周末的时间也很难有驱动力腾出两个时间给陌生人之间的交流,我判断其驱动力不足可能是一个很大的原因,这一点在上一个帖子回复中也有人提到,大家不会认为观点的交流对自己有帮助的话,是不会去参加的,除非有一些意见领袖或者行业精英来,但这也就让整个活动变味儿了。
我希望给大家构建一个能在匿名环境中,不同身份背景的人之间能有一个相对宽松、且多元的话语场,但这就会造成大家认为不会有实际利益的所得,我认为这一点有些过于功利,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猜想,并没有,也没有机会去证伪,所以暂时作为我个人的一点偏见。
在论坛的朋友组局失败后,我还是想给自己的想法做一个落地,所以我开始发动自己的两位朋友来参加,因为本人口语表达能力上的优势,我成功地说服了两位朋友,并在周日约好进行第一次分享。
紧接着,我就遇到了第二个现实问题,那就是话题的征集,我希望分享会讨论的主题,是最近比较有争议且具有话题性的新闻事件,这个领域范围是广的,但当两位朋友提交到他们的意见时,不约而同的提到一个观念:这个事情与我有关,我想要去聊。
虽然这个想法可以理解,但这也稍稍偏离了我的本意,因为我期翼的讨论范围是广的,至少要超出平日里与我们有关的事情,不过这一点从实际出发,是背离大多数人意愿的,因为我们更关心自身。
在话题征集后,我们确立了两个近期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并开始了讨论,因为前期规则上的铺垫,所以流程上没有出现任何问题,但在双方表达完自己看法,进入自由讨论后,就遇到了第三个现实问题,那就是线上语音整个形式本身,就是最大的缺憾。
因为我们采用了微信群聊语音的方式,而且是匿名的,所以整个场上,观点分享的形式,从外面来看,变成了一个多方视频连线采访的画面,就像我们在电视新闻中看到的那样,整个话语场,是完全由主持人驱动的,一对多的问询模式,基本流程是问询-轮流发言-再次问询,从体验上来说,只有主持人有互动感,另外两个参与者几乎没有任何互动。
这一点,也是我这个想法最大的 bug 所在,在线上语音环境下,从体验上讲,网络延迟带来的不光是话语的滞后,而且也影响了人的感知能力,没有办法和对方进行面对面交流以后,我们的表达就会习惯性地小心翼翼,这并不是怕激怒对方,而是一种自我保护,如果这样的话,表达就会自然而然受到限制。
其次,因为我的两位朋友只认识我,互相并不认识,所以尽管在匿名的环境下,二人仍然带有不自觉的防备心理,虽然可能有性格内敛的原因,但我认为这一点可能是普遍存在的,再自来熟的人,也无法在陌生人面前完全放下防备心理。
但这一次分享,经过采访二人仍然表示,这次观点表达还是比较顺畅的,自己的观点得到了抒发,也得到了别人的观点,表示以后还是愿意参加的,只是需要再磨合,下一次就会更加顺畅一些。
总之,此次的活动,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面对面的交流形式仍然是有必要的,能观察到对方的情绪和表情,可以一定程度上让讨论更顺畅,但面对面的交流就会消除匿名带来的表达安全感,这一点,需要继续通过技术手段协调。
还有,我这种分享模式的主持人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二人在意见相同的情况下,需要主持人出来搅浑水,让整体气氛活跃起来,也有助于大家发现新的讨论方向,所以我越来越佩服文涛能做 19 年的《锵锵三人行》。
第一次的分享实践,暴露了一些问题,但并非完全不能解决,我还将继续去做,如果有意向的可以添加个人微信 dghi2536.谢谢支持!
1
Rxianbei 2020-09-15 11:38:42 +08:00 via Android
看来没什么人支持😂
|
3
leavebody 2020-09-15 16:58:39 +08:00
有兴趣,已加微信
|
5
ANT1FLAG 2020-09-16 15:03:27 +08:00
我建议先选一个话题,让想发言的人发言,还有,微信会不会封啊
|
6
fengmumu 2020-09-17 10:03:50 +08:00
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