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这三者不会放在一篇文章去谈。这里之所以放在一起,和最近自身工作和生活的经历有关。也正好因为同时经历这三方面的事情,从中得到了启发 - 个体和组织的活力来自不断的破坏与重组。
无论从事任何领域,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都一定程度让自身竞争力提高。退一步说,学习也是一种提高个人素质的方式。学习和习得技能的生命周期大同小异,都会经历输入、记忆、理解和输出这几个过程。
往大脑输入新概念和事物有利于拓宽知识边界,但没那么轻松。大脑每天需要消耗 25% 摄入的能量以维持正常工作。当我们在学习时,这个消耗会更加大。为什么那么多人无法把学习变为习惯,是因为这本来就是增加身体负荷的活动,人天然趋利避害,是我们的身体在抵抗。正因如此,学习很容易被忽略的前提条件是勇气,持续学习更需要持续投入勇气,需要习惯让身体和大脑保持负重。
当日复一日的学习,不断接收大量的知识时,大脑很聪明地进行了「空间优化」,将重复出现多次的概念转换为长期记忆,将低频次使用的知识进行选择性忘记。我们一味不断接受信息,但是可以留下来的数量却不多,例如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单词是非常低效的,虽然看起来短期收益很高。
这个机制会导致我们在提取低频次知识时出现「记不起来」的问题。有没有发现当我们对一个事物有更深刻的理解时,通常这个事物会更容易被记住或者或者通过某种路径重新被唤起记忆。大脑也会有一种融会贯通的感觉。而这个「理解」我解读为关联,也是大脑给我们的一种「奖励」。
关联在我看来其实是一个将事物内化的过程。在现代社会,没有什么是从零开始的,我们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针对一个事物,不同背景的人有不同的上下文来解读。往往产生的很大的区别。为什么有的人能瞬间看穿现象的本质。
每次复习和思考都是关联的发生。大脑通过神经末梢剪裁,对已有关联进行「破坏」。然后通过建立新的关联产生联系。不断构建出的关联最终会成为一个又一个认知体系。
利用熵来解析,人从外部接收了大量信息,导致内部熵非常大,这时就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内化(关联、理解和整理)实现熵减,降低内部信息的混乱程度,将知识体系化的进行聚类。熵减意味着内部又趋向稳定,也就是知识被「掌握」了。然后进入下一个学习循环,周而复此。
持续学习就是不断输入,重新整理组合从而构成知识体系的过程。最终这个知识体系会在日常中给与正向反馈,也就是俗话说的「聪明」,指导我们做出相对正确的决策。
我们不难发现,在互联网大佬中都有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他们对阅读都表现得乐此不疲。例如,比尔盖茨有自己的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小房子作为他的阅读空间,他平均一年读 50 本书。马斯克从小就有家庭阅读习惯。通过阅读输入,利用他们已有的经历和聪明才智去思考,更容易将整个行业甚至整个世界串联起来。
最后引出一个问题:我们为了什么目的而坚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如果考试、面试、出国、晋升是答案,那么一旦挑战结束了,是否还能继续。当然这背后的答案很多,但我认为一切外部驱动的因素都是不可靠的,一旦「断开连接」就会都是不可持续的,或者多多少少会让心里不那么乐意。只有当持续学习成为习惯,当成为更好的自己,享受学习过程带来的心流体验 ,抛开一切外在所得,纯粹地自我驱动去不断的学习才是持续学习最终呈现的状态。
最近和同事在聊健身方面的问题,有一个挺特别的输入:在开始健身之前,你健身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以减肥、塑形等外在目的为健身动力,最终都会因为不够坚定而放弃。只有搞清楚深层次的需求,健身才会变为习惯。
对于现代人来讲,健身某程度上是反人类的。当今社会有太多东西可以让我们沉迷。而些事物通常都能以低成本让人进入愉悦的状态(心流)。所以,健身和学习一样,都是身体所抵抗的行为。通过一次次撕裂和拉扯肌肉,对身体进行破坏并重建,需要身体额外获取更多营养建立肌肉纤维。
面对这样一个让人难受的过程,目标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减脂、塑形和拍照更好看这些浅层的收益是无法养成健身习惯的。这背后必定需要有一个深层次的意义去实现自我驱动。
在我恢复健身这段时间内,我每天要做的事情:
对我个人来说,健身最核心的收益,也是我认为深层次可以作为长期坚持的一个理由,是让你回到一个正常的生活规律。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大脑运作更加高效,思维和思路更加清晰,工作和学习会得到反哺。另外,随着年级渐长,收益会越大,某程度上等于用请私教的投入换医疗投入。
另外,优秀的核心力量和体能还能让我们在业余时间去参加更多的活动。举个例子,假如你某一天突然对滑雪感兴趣,雪板买了,滑雪服也买了,然后当你买了门票准备开滑时,你发现并没有像视频里面看的那么轻松,你需要用核心去控制身体的转向,需要体力支撑身体在雪地站起来,结果就是一天从入门到放弃。身体条件很大程度决定了可选择的活动范围,别让孱弱给你生活留下遗憾。
最后,我在健身过程中,有一点很重要:学会承受痛苦,学会如何处理痛苦。除了在身体上需要去适应,精神上的对痛苦的理解、忍受和超越,可能远超身体上的改变。
企业的日常活动实在太多了,我这里就只谈对「企业资源整合」这个方面的理解。而这里的范围仅讨论内部资源的分配情况。
说了学习和健身,我认为企业资源整合的过程和学习中通过联系进行内化、健身中撕裂肌肉重新建立肌肉纤维两个过程十分相似,都需要先打破固有结构,再重新组合。
为什么要资源整合?从微观来看就是把企业内的团队、技术和业务等进行重新盘点,将上下游关联、相关性强或者能打出组合拳的业务进行紧密关联,让他们目标一致,将业务向更聚焦的方向落地。从宏观上看,企业通过整合资源,根据过去运营的数据,结合当下和未来发展方向做出战略性调整。例如 Google 不断在调整其广告、搜索等业务。
企业拥有资源并不能保证一定能产生最大效能。就我所在的以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企业为例,假如有两个团队都在投入到底层基础技术中台的业务方向。任由其自然发展一段时间,很大可能会造成这两个团队的重复投入和业务方向冲突,甚至在未来一段时间形成竞争关系。资源(两个团队)是有了,但却没有产生 1 + 1 ≥ 2 的效果。这时就需要企业通过将这两个团队进行合并,让应有资源流向一个出口,让团队更聚焦在技术上的突破。
当然,资源整合过程中也是有 tradeoff 的。首先会导致团队或成员组织结构改变。这个过程少不免有成员对决策和企业方向提出质疑。这种现象是有蔓延性的,管理层要特别注意去调整团队的节奏,需要更频繁的协调和沟通。其次就是时间成本。当企业进行整合时,无论是落到工作上还是策略上,都需要投入时间进行融合和对焦,这个过程可能是一周或数周,如果企业正处于占领市场或者与竞争对手齐头并进的阶段,这种调整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当下的竞争力。
就个人感受和观察而言,在调整的早期,对很多人来说都不是一件轻松简单舒服的事。意味着你过去一段时间习惯的节奏,所在的舒适圈也会被打破,不安,迷茫情绪让很多看不清未来的方向。作为团队的一份子,这个时候其实最需要的是冷静和分析,寻求主管和组织的帮助,去理解背后对团队和企业的影响。
企业在运营中需要保持活力。缺乏活力会导致企业失去创造力,活力过剩会导致企业成长不够稳健,容易松散。重新调整有利于降低内部混乱程度,对业务和团队有更清晰的边界划分,调整后发挥出的效能也会调整前更大。
我认为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是一个非常高层次的决策。管理层需要有足够魄力和勇气进行实打实的改变。根据掌握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让合适的人投入正确的事,打出制胜一击。
无论学习、健身还是企业资源整合,其实全文都围绕了「破」与「立」这两个概念。「破」是要打破固有的结构、束缚和认知。「立」则是分离的已有内容进行重新关联,使其形成新的内容(创新)。只有不断持续的创新,才能让个体或者企业保持活力,而这种活力是解决问题不可或缺的基础组成。
原文来自:浅谈学习、健身和企业运营
1
onlyplanet 2020-11-18 13:22:13 +08:00 via iPhone
长文不易。先收藏,有空了再看
|
2
wujun 2020-11-18 13:31:45 +08:00 1
本人还是学生,不懂企业,不过前两点我很赞同,并且一直在做。(当你体会到学习和健身的快乐时,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坚持,它们本身就是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
|
3
php01 2020-11-18 13:43:57 +08:00
我一直都很佩服能把话写长的人
|
4
L5411 2020-11-18 16:01:57 +08:00
确实是这么个道理,俺也这么觉得,破的过程往往很难
|
5
GavinChou 2020-11-18 16:34:16 +08:00
深有同感
|
6
WEARE9201 2020-11-18 18:27:46 +08:00
很认同
|
7
zdb1115 2020-11-18 23:39:46 +08:00
有感触 谢谢分享
|
8
iblislsy 2020-11-19 15:33:41 +08:00
健身就是为了装逼,就这么简单,所以我能一周 9 练,周末早晚 2 练。
|
9
Saszr 2020-11-19 17:47:13 +08:00
工作学习脑动多了,健身不需要动脑,正好平衡
我健身就是为了装逼撩妹 hhhh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