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 02 年,前几天和 kkocdko 聊天所得,然后想以美国教育和中国教育的方式讨论一下(以下皆为本人经历,不喜勿喷)。
首先说一下在美国的感受吧,美国的课堂上如果你睡觉了,老师会问你为什么今天不舒服,如果不舒服你可以躺着或者回家,然后有的老师还会来一句你今天竟然这样还来课堂,我为你感到骄傲。其次就是你的成绩从不会向别人展示,他们很尊重学生的隐私。最后就是如果你饿了或者想吃东西不需要任何报告,直接就可以走出去。
如果说对小孩的话,其实很多家庭也是普通家庭,但是多数时候不仅仅是父母爱孩子,其它家庭甚至这个社会也会爱,只要你是个小孩,你可以从社会中拿取很多补贴,当然不是全部,我只是说这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家庭不会因为你想要这个拿条件和你交换,只要孩子喜欢并且在家庭的能力范围内其实都是可以的,而且多数美国家庭不打孩子,一个是法律不允许,另一个是主流意识形态就是他们更多的是“逻辑后果”的方式沟通引导。
当我越在这里的时候我越觉得我的前 20 年并没有人爱我。我和父母的关系很不好,我感受到最深的就是我的父母好像爱的不是真正的我,他们爱的是他们心里想我成为的样子,比如一定不要像他们一样,一定要有出息要成为我舅那样的(我父母都是普通人,我爸十几年在家没有工作,一辈子也没什么积蓄,我舅在美国博士后)我长大了很多我就越明白,外卖骑手的儿子只能是外卖骑手,我没办法改变,他们对我的期望很高但是给我的营养却很少,我想要什么基本都是要有你达到这个条件来更换。上学的时候,不仅是家长也是学校都不让恋爱,那时候我就就在想如果我不能给孩子带来幸福,我为什么要结婚,并给家庭增加不确定幸,给自己带来负担,给孩子带来不幸。等我再长大一点我就在想我的父母为什么要生我,如果他们的人生很好,为什么不要像他们一样。如果很差,生了不是更差?好像生孩子是他们人生的一个任务一样?我不得而知,最后仅得到: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你好!你不懂感恩等我无话可说的话语。
在大陆,家长希望孩子听话懂事,想让孩子乖巧安静,但是多数孩子都是爱玩的。有时候家长给不了的陪伴,多数孩子喜欢和其它同龄人玩,但是大陆从家长开始就喜欢把孩子分为三六九等,你不能和成绩不好的玩,但总有比你好的吧,然后是从初中开始学生也被分到不同的班级,好班差班。所以不是户子发明了安卓人,苹果人,是从大多数人小时候就已经被这样归类了。
当然最令人愤怒的就是受害者有罪论,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如果不是你干的你的老师怎么会说你,你的同学怎么会欺负你。当然很多家长肯定无条件站在你的对立面,他们越欺负你,你的家长只会比你做得更狠,你打我孩子是吧,我打得比你更狠。然后最后说出一堆曾经的,让你愧疚的事情,让你对他们永远保留愧疚,我永远欠着他们。
当然以上都是我本人的一点点真实经历,有时候我看到美国的孩子不由得羡慕。到最后其实我的内心已经死了,我觉得我有严重的“不配得”感,我在这里多数都是有我舅和我外婆提供,我很难过,我觉得我不配得到这些,我想回去或许送外卖也好,像我父母一样过完一生,也许并没有什么不好,不好的是我知道太多了吧。
201
leena 1 天前 via iPhone
这两个一个天,一个地,两种教育,根本不是一个维度的,没法比较,说到爱,咱们这边更多的是服从,就是你所说的听话,在奴隶制社会,需要的是征服和服从,由此衍生出两种姿态,俯视和仰视,爱可以是尊重理解支持信任关心呵护,但是唯独不可能是服从,就是你所说的听话和感恩,听话就是服从,感恩就是摁着别人头喝水,可是他现在不想喝不渴,所以那根本就不是爱
|
203
doudouisamomo 22 小时 7 分钟前
推荐一首歌 《找自己》--‘爸爸妈妈彼此没有爱,难道这就是生命的真理‘,
去梦里, 找自己, 去逃避 |
204
Seymour 18 小时 30 分钟前 via Android
本人 01 年,和楼主差不多大,父母也是很有掌控欲,但想到他们经历过大饥荒年代,可能对于他们来说吃饱穿暖就已经满足了。至于精神上的一些东西,只能说也不要太纠结到底爱还是不爱,靠不了别人那就考自己寻找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