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oyh1 如果你只说技术本身,那就只说技术
接入方式是可以实现一定意义上的统一的,技术上不成问题
但在实践中,技术问题往往只是促成结果的一小部分
要达成结果,要综合考虑实现的可行性等一系列问题
就这个项目来讲,理想状态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 调研有多少用户确实有你这样间歇性移动,多次宽带接入的需求。
这样的需求多了,运营商才可能这么干
就像移动网络实现跨运营商协转,先要调查有多少用户有协转的需求
如可像你这样隔几个月换个地方用自己设备接入宽带的用户足够多,才能启动下个阶段的事项
2. 评估现行的设备、鉴权协议、各种前台、后台、人员安装施工等,能否进行相关改造,以达到效果
或是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更重点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要花多长时间、要花多少钱
完成改造后能得到什么样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
比如你改造要花 100 亿,而只能应收 1 亿,相信哪个领导都不会做这个决策
除非是国家有相关的政策要求,什么户户通、村村通,这些都是社会效益
现有的央企、国企都是要承担这样的社会成本的
在深山里,哪怕一户,也要不惜成本,给你扯上电,接上网,通上电视(中星 9 号)
3. 项目预算、立项、行业标准、施工改造等
这个阶段就相当复杂了,可能涉及种种环节的审批、技评、财评,可能还有各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
各个厂家、利益团体之间的博弈等等
国内这么大的体量,随便一个行业或是国家强制标准,瞬间搞死一堆厂家、一大群人
再弄一堆社会舆论
这个参考一下电动自行车新国标
4. 最后才是改造后,经过 N 个市、省的多轮试点,才能开放给大众使用
这个阶段可能都经历了 5-8 年,相信你手里的光猫可能都换了俩了
太遥远,就不详细说了
以上只是理想状态下的一种可能,不考虑这个过程中各种技术的突飞发展
可能你定好标准、选好技术,实施下来当时选的技术已经相当落伍了
OP 可查下携号转网的艰难历程
这中间肯定也涉及到各方利益团体的博弈
但这个博弈,在任何地方都有,包括国内、国外、地球人、三体人
综上
大家都有成熟的心态
技术问题终究是技术问题,在理想的框架下,达到预期的效果,就算解决了
而技术落地、更多是要考虑经济性、社会性、团体利益等诸多问题
你现在能看到的很多事情都已经是各方妥协、博弈的结果
而你想实现而未能实现的事情,可能是有人推动,但因种种艰难险阻而未能实现,或是正在推进中,或是等着你去推动
加油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