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V2EX  ›  vincent1q84  ›  全部回复第 22 页 / 共 42 页
回复总数  833
1 ...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 42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人,没有哪一种方法对所有人都能起到同样的效果。有些人用某种学习方法,英语进步很快,那是运气好,一开始就找到了适合他的方法。有些人进步慢,那是因为用错了方法。
按照上面介绍的方法逐一试试,觉得哪一个效果好就用哪一个,关键在于坚持。
2012-03-05 00:18:12 +08:00
回复了 soulteary 创建的主题 北京 大三学生想去实习,求鉴定水平和推荐方向
@soulteary 你误解了,我用的陈述句,只是在陈述事实,也可能是我词不达意吧。倒是你用的一些词,崇洋媚外、鄙视,明显带着情绪,所以看我回复也显得情绪化了?
另外,以我有限的阅历来看,靠谱的公司会关心你的心态,价值观的,大环境确实不好,但风气好的公司还是有的,别太悲观。
2012-03-04 23:57:47 +08:00
回复了 soulteary 创建的主题 北京 大三学生想去实习,求鉴定水平和推荐方向
爱国…我想只有党政机关才会考察你爱不爱国吧…
2012-03-04 15:48:16 +08:00
回复了 weicaizhi 创建的主题 Android 关于Android开发的两三事。。。
关于英文,我装了个灵格斯,有屏幕取词翻译功能,遇到不认识的直接调用软件翻译。第一手的资料都是英文的,想学好技术,迟早要看英文文档的。
2012-03-04 15:44:50 +08:00
回复了 weicaizhi 创建的主题 Android 关于Android开发的两三事。。。
握手,我大学也学过单片机。专业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吗?楼主现在做什么工作呢?我也想做开发,不知从何做起。
2012-03-03 22:27:32 +08:00
回复了 yuhuofeihe 创建的主题 随想 关于未来的事,一种奇妙的感觉~
可以去豆瓣,人们会在豆瓣上留下听、读、看的痕迹。
2012-03-03 14:23:44 +08:00
回复了 ISSAY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求分享好的博客或网站,
战隼的学习探索,不是每天都看,因为信息太多了,我看不过来,算每周必看吧。我有一个网友花了两三天的时间看完了他所有的博文。http://www.read.org.cn/
另外他自己说他豆瓣里关注的人,70%是某个领域里的专家。http://www.douban.com/people/warfalcon/

童牧晨玄的工作坊,他的《海量信息的收集与过滤》改变了我的上网习惯和挑选书籍的方式
http://www.mastermindcn.com/2010/04/information_process/
文章用evernote、关键是收藏的太多没时间看啊,或者是想看的时候找不着。google内部做过测试,搜索比分类效率高,前提是知道明确的关键词。

以前喜欢下歌下电影,现在网速越来越快,我也不愿下载了
2012-03-02 19:53:10 +08:00
回复了 fim8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有多少人吸烟的?不吸烟的男人如何社交?
@fim8 我考驾照时没送过烟,考试时给你打分的是考官,又不是教练。你是怕不送烟教练教的不仔细吧?
你可以送,自己不抽就是了,但不要在这方面太纠结,浪费太多精力。
不会社交固然不行,但社交泛滥那是浪费自己的生命。我个人并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在没有深度、对自己意义不大的社交场合上,比如给教练送烟。
在高素养的人群里,人们不会因为你不抽烟而孤立你。
2012-03-02 19:40:16 +08:00
回复了 cngithub 创建的主题 随想 创作者与创业者
@cngithub 十分感谢,这些信息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2012-03-02 19:35:13 +08:00
回复了 greenymora 创建的主题 旅行 你们的终身旅行前准备列表有哪些?
@vincent1q84 不是效仿,这样的生活我过了一年多了。
我想将来每当我工作疲惫的时候就会去看书,看电影,旅游,让内心变得宁静。
2012-03-02 04:21:51 +08:00
回复了 greenymora 创建的主题 旅行 你们的终身旅行前准备列表有哪些?
@greenymora 是嘛,很少有人会为了儿时的目标坚持那么多年,祝你成功。
偶然间看到你在“有人愿意听一个95年小孩的诉说并解答困惑么?”的回复,我现在就过着你说的那种在家里看电影、看书的生活,此外还看各种博客,了解不一样的生活。每天看到很晚,觉得时间不够用,也不愿参加社交活动了,很少和人接触。。
2012-03-02 03:38:29 +08:00
回复了 cngithub 创建的主题 随想 创作者与创业者
@myrual 在一个舒服的环境里面,通过优质的服务,获取稳定的收入,可以让伙伴们过的很舒服,可是没有发大财,没有跑车,没有别墅,没有游泳池。+1
这两天在看赵昱鲲在牛博连载的积极心理学和罗素的《幸福之路》,产生了类似的想法。
财富过了中产线之后,金钱对幸福的影响会越来越小。
。“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说,丰盛的人生是与喜欢的人一起投入工作,有人生意义,好的人际关系,做出成就。

《幸福之路》中,罗素描述他那个年代的美国人也是以金钱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而欧洲人不会因为一个教授没有赚大钱而不尊重他,也不会因为一个教授赚了大钱而尊重他。
如今的中国人刚刚开始富起来,价值观还很单一,以金钱论成败。

@cngithub 想请教楼主,如何发现优秀的学术性书籍?这方面我毫无头绪,在大众化的商业网站上,给学术性书籍评分的人很少。
2012-03-02 03:11:10 +08:00
回复了 greenymora 创建的主题 旅行 你们的终身旅行前准备列表有哪些?
@bearice 会说话的摩托车,奇诺之旅么?

@greenymora 很好奇,终身旅行的理由或目的是?
2012-03-01 01:34:04 +08:00
回复了 saharabear 创建的主题 随想 20岁那年,你我都在做什么
@Just1n 同感。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虽然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但我们可以选择学校和工作单位(不过小城市的孩子在选择大学时也处于劣势啊,幸好很多互联网公司找人是不看学历的)。
林语堂有一个形象的说法:理想大学应是一班不凡人格的吃饭所,这里碰见一位牛顿,那里碰见一 位佛罗特,东屋住了一位罗素,西屋住了一位拉斯基,前院是惠定字的书房,后院是戴东原的住房。他强调:“吃饭所”不是比方,这些大师除吃饭外,对学校绝无 义务,学校送薪俸请他们住在校园里,使学生得以与其交流接触,受其熏陶。比如牛津、剑桥的大教授,抽着烟斗闲谈人生和学问,学生的素质就这样被“烟熏”了 出来。 

虽然我已经本科毕业了,将来若是有机会,还是想去大师云集的学校接受一下“熏陶”。

@comic 握手,小地方的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太保守,迷茫是一定的,不过我的高中已经把我所有的时间都塞满了,到了大学才有时间迷茫。
2012-02-29 15:39:06 +08:00
回复了 saharabear 创建的主题 随想 20岁那年,你我都在做什么
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条推:独立意识萌芽在青春期时候,几年后二十来岁开始有自我意识。中式家庭和教育让这个过程推迟几年,很多人到大学甚至毕业才有独立意识,工作五六年才开始认识自我。有自我意识之后的几年里是挺迷茫的一段时间,三十岁左右的时候,会忽然醒悟自己这辈子该为什么活着了。正如子曾曰:三十而立。
------------------------------------------
即便是现在的孩子,若是生活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视野依然非常狭窄,能在20岁的时候搞清楚方向开始拼搏的依然是一小撮。

这几年gap year在中国越来越流行了,即便是那些在外人看来事业成功的人也一样会迷茫,需要停下来,思考一下人生。
gap year在一些发达国家就更是常态了,以前看推倒柏林墙在微博上描述德国的大学生活,忙着毕业的都是第三世界国家的人,德国人读本科很少有4年就毕业的,中途都会休学一段时间再继续读,读到二十七八岁甚至三十岁毕业的比比皆是。在他们看来我们这些4年本科毕业,2年研究生毕业的人简直是天才。
不过他们上学时一直在思考人生,而我国的多数大学生还不知道该如何思考人生。
2012-02-29 03:18:54 +08:00
回复了 wtl 创建的主题 教育 诸位如果有了小孩准备去送他/她读小学吗?
我在三线城市长大,如果在国内上中学,就我个人的成长经历而言,需要解决如下问题(教育方面的,其他方面我就不说了):
1.虚假的历史
高中时我在某杂志上看到,上海某学者说,中学教科书除了时间、地点是真的,其他全是假的。当时还觉得他说的太夸张了,时至今日,我觉得历史书太夸张了…
2、虚伪的思想品德和政治课
上大学后,我学会了翻墙,当我看到不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崩塌了。有一年半的时间我非常痛苦,我需要重筑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个过程很艰难,而我的父母帮不了我。
3.课余时间非常少
我上高三时,一周休半天,晚自习上到10点半。上大学后,我曾听过不少人和我说过高中就像监狱,这些人来自全国各地。
前几天我问了一个家乡的高一学生,学校假期多不多,她说每周只休息半天。比我高中的时期更惨
-------------------------------------------------------------
不一样的教育方式:
央视报道过,在大城市有一些私立学校,从小就按照西方的模式教学,越来越多的家长送孩子去这样的学校,去这样的学校就意味着放弃了高考。

还有一些想自己教育孩子的父母,会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把孩子聚集到一起,由各家长轮流教学,这就解决了孩子独自在家交不到朋友的问题,但这需要父母在教学方面投入很多精力了。

之前还看到过一篇文章,《和一位高中生的对话 》,采访一个转到有台商背景的学校的高中生。
http://www.china30s.com/?p=2791
摘录其中一段:
问起小鑫在现在学校最爱的课,他说是公民课。 过去的学校与之相对应的应该是政治课。小鑫说,过去的学校的政治课, 主要教我们要听党的话,出门坐公交车要让座什么的;现在学校的公民课,老师会为大家分析人的性格种类,告诉他们如果遇到了有人格分裂倾向的人,应该如何同他们相处,如何能不激怒他们,保护自己。 说到此处,他翻开了特意带来的公民书,看到其中一页,我和夏华惊得下巴都快掉下来了,只见那章全部在介绍“同性恋,异性恋和双性恋”的问题,介绍这三种人各自的特点,甚至是他们存在的合理性,小鑫说老师教导他们不要歧视同性恋,或者双性恋; 更让人诧异的是,老师还会向孩子们教授, 如果遭到了性侵犯, 孩子应该如何反应,如何全身而退。考试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试卷,课堂里讨论的表现也会计入最终的学习之中。

这些教育方法都只存在于一二线城市。
如果以找工作为目的,可以看看这个 怎样花两年时间去面试一个人By刘未鹏
http://mindhacks.cn/2011/11/04/how-to-interview-a-person-for-two-years/
文章的末尾有个公司名人开出的书单
1 ...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 42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2521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50ms · UTC 15:35 · PVG 23:35 · LAX 08:35 · JFK 11:35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