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报道就不贴了,除了痛心之外,竹子脚手架的问题,还有一种感同身受和担忧。
因为同样身住高层,那种消防都无能为力的人祸真是令人窒息。电动车放在楼下的事情屡禁不止,也会设想地下车库中万一哪辆车失火引起火灾,哪位邻居意外引起火灾蔓延,若是发生在自己头上,自己不会比别人幸运。
自己做的额外防灾措施对这种情况肯定是无能为力,唯一的途径只能祈祷自己不在受灾建筑,亦或是不买这种高层救火难的建筑。但并不是人人都有条件,火灾毕竟是小概率事件。
终归是人祸,安全大于天。
101
gogozs 21 小时 6 分钟前
还是大陆好,不维修就不会着火了
|
102
LandCruiser 21 小时 5 分钟前
正常香港人基本都移民了
|
103
2en 21 小时 5 分钟前
rip
|
105
MarioBros 21 小时 0 分钟前
|
106
MarioBros 20 小时 59 分钟前
按照香港本地要求该包布必须防火
|
107
zpf124 20 小时 58 分钟前 @gogozs 哪来的外宾? 还是没来过大陆张嘴就“茧中”的井底之蛙在意向?
你呆的城市里老城区外立面翻新或者北方城市冬天的外立面保温改造你都没见过? 你报个 ip 我给你找新闻图片。 还“不维修就不着火了” 。 |
108
MarioBros 20 小时 57 分钟前
|
109
zpf124 20 小时 57 分钟前
意向 -> 臆想
|
110
HTravel 20 小时 55 分钟前 @ryd994 别拿香港这个奇葩竹脚架当普遍性,中国哪还有这么落后的奇葩外墙维修方式?
我们燃烧,只可能电梯井、逃生楼梯当烟筒呼呼冒火。外墙即使着火,也是某户烧着了,只会一面墙、几层区域火比较大。这时你不抓紧逃生,一定要等火把全楼层都燎燃了才玩速降? 另外,火灾主要都是毒烟先熏死的,再叠加温度高的话,人呼吸一两口肺泡可能就烫熟了,再给你更多氧气也没用了。这时防火门有什么用,除非能隔烟,但你屋里都灌满了高浓度毒烟,除非再备个氧气瓶。说白了,防火门更多是留个全尸吧。 |
113
yukiir 20 小时 53 分钟前 家里买了防毒面具、灭火毯、2kg 灭火器,想的是一旦火灾就带上防毒面具,披灭火毯往楼下冲,遇到火大就用灭火器开一条路。
|
114
sudo123 20 小时 52 分钟前
主要是易燃物引起的,纯水泥钢筋很难着火
|
115
zhanfu86 20 小时 46 分钟前
南京那次。也是遮盖事件。遮盖人数。南京本地人说不止那么少的人。
|
116
mekingname 20 小时 39 分钟前
@coolmint 如果住在 30 楼的话,一方面找不到那么长的绳子,另一方面就算有绳子也不敢往下速降。对普通人来说,30 楼太高了。在公园的树上练得再熟练,真的从 30 楼往下看的时候,马上就头晕了。
|
117
malusama 20 小时 25 分钟前 你们小时候烧过绑竹子的那个塑料绳么? 烧的可快了, 还往下滴东西, 以前挺喜欢玩的
|
120
simple2025 20 小时 17 分钟前
@MarioBros 11.15 是今年吗,我怎么一点也不知道啊.
|
123
puukneigogaai 20 小时 3 分钟前
消防和建设部门都挺令人无语的,一个救火慢得出奇,一个出事才说材料有问题,那平时不知道是在干嘛
|
125
nm1st 19 小时 54 分钟前
国内互联网这么多捐钱的, 当年乌鲁木齐咋没捐钱呢
|
126
Lexin914 19 小时 51 分钟前
买的 6 楼,之前一直抱怨光照不足视野不好,一直后悔没买高一点楼层;现在这事一看觉得买的低也是有好处。
|
128
ryd994 18 小时 44 分钟前 via Android
@HTravel 1. 我没说竹脚手架比钢管好,我说的是这件事上脚手架并不是主因。主因是防护网不阻燃。threads 上有起火早期视频,都是防护网在烧。悬挂的可燃网状织物和竹竿比,哪个烧得更快,智商在线的人都知道。
2. 你对高层建筑火灾的认识有根本性的错误。看完我发的视频再说话。这场大火就是因为外墙工程破坏了正常的火灾隔离设计。你别扯别的情况,我说的就是这场大火,全部起火只用了几分钟。恰恰就是你说的“火把全楼层都燎燃了” 如果是正常情况,没有外墙工程,那防火门就足以把火灾限制在一个单元或者一个楼层,不会整个建筑过火。烟气也会被正压通风控制在一个楼层,不会扩散到整个建筑。 3. “只可能电梯井、逃生楼梯当烟筒呼呼冒火” 合规的高层防火设计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电梯间按规定必须有防火门,同时配正压通风。其一是防止电梯井传播火灾,所以除非防火门关不上,否则不可能呼呼冒火。其二是高层建筑靠云梯车根本不够,消防员搜救只能靠电梯。所以电梯必须满足搜集和疏散的需要。 4. 高层建筑的逃生楼梯同样要求正压通风,作用就是防烟。当然也就要配合防火门使用,否则多少鼓风机都不够正压。防火门的作用就是为了防止一个单元的火把全部楼层都烧着,或是一个单元一层楼的烟把整个建筑都熏到。你在这幻想个什么到处都是毒烟呢?正常的高层建筑火灾只会局限在一个区域里,不会导致到处都是毒烟。 反观你从外墙绳降,你以为外面就没烟了?如果逃生楼梯都失效,那外墙一样没好果子吃。 |
129
snow0 18 小时 44 分钟前
能想到许多人站在窗户旁求救的绝望感
|
130
ryd994 18 小时 41 分钟前 via Android
@haorrs threads 上有火灾刚开始的视频,你说这是防护网还是脚手架在燃烧?我并不是说竹脚手架不会起火或者没有问题,而是这件事的主因显然是防护网不阻燃。脚手架材料对火灾不构成决定性影响。钢管脚手架上大部分也是铺木板,只有少数才能全部铺铝型材板。
|
131
liu731 PRO 国内担心的其实是各种劣质电动车(两轮、三轮、老头乐)自燃。
|
132
devHackLife 18 小时 32 分钟前
@Kennyxk 那会也说不上中港一家亲吧,蝗虫这些词语都是啥年代出来的了。一家亲大部分时候也是大陆这边选择性报道好的一些东西,当然要说程度可能是比不上现在,毕竟全世界的民粹都起来了,网络的传播模式也跟当年完全不一样了。
不过待命这事倒也没必要就讽刺说什么强国人怎么样了(话说你自己在叹息没有理性讨论的空间的同时,又使用这种阴阳怪气的词汇~~),对面都拉着横幅说什么不需要中国支援队,大陆这些人好歹还只能在线上说一说。 |
134
zpf124 17 小时 41 分钟前
@gogozs 看来还真是外宾啊, 告诉你
首先,中国大陆由于十年前大兴土木,基建工业过度繁荣,供大于求,导致价格很低,这也是打灰人哀鸿遍野不赚钱的原因,说失业率高、说月薪三千的时候时候你们提这茬,现在真到相关内容了你们反倒不说了。 所以即便真需要用户掏钱,民居也不会需要用户每人出资十几万,一个小区根据规模和入户密度估计每户出资 1 千到 1 万人民币就差不多。 如果是商品房小区,大概率还有维修基金也可以用,不一定需要集资多少,当然这笔钱很容易被物业或者业委会挪用贪污。 接下来,中国大陆对于底层救济还真的比资本主意世界强,许多老城区会有市政拨款进行这种外立面维护,尤其是北方有保暖需求的,每隔几年对于外立面保温层破损的旧楼都会有市政工程的拨款,不用居民掏钱。 当然你要说“这不也是纳税人的钱吗” 那我也没话说,只能问一句那香港不交税吗?税收花哪了? |
135
zpf124 17 小时 41 分钟前
入户密度 -> 住户密度
|
137
victory2706 17 小时 20 分钟前
rip
|
138
phithon 16 小时 48 分钟前
日本公寓阳台一般会有“避難はしご(逃生梯)”,感觉这个设计蛮好的,就是不知道实际使用起来会不会有问题。
|
139
horizon 16 小时 38 分钟前
|
140
doyel 16 小时 36 分钟前
@yukiir 别说十几楼,我住三楼都备了两个水基灭火器,防火毯和面罩,能重开门下一层楼哪怕楼梯间被烧了,低一层跳窗安全的几率都能大幅提升。。。
管不住别人瞎折腾,只能自己保自己的命。 飞线充电在外面还能看到还能投诉,有没有把电瓶带回家里充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
141
HTravel 16 小时 27 分钟前
@ryd994 2.我从来都没说这场大火本身,我最开始就假设的是我自己遇到火灾怎么办。香港这么奇葩,用竹脚手架,楼与楼还挨在一起,曹操当年也是把所有船锁在一起,一烧全烧。但这与我有什么关系?我关注它的大火干嘛?我只是关心如果我在大陆遇到火灾,要怎样逃生。
3.我没理解正压通风咋就能阻止浓烟往上涌了。如果你说的只是关闭本楼层的防火门来阻止浓烟从楼栋里面涌入家里,倒有些可能。但楼层着火本就也会顺着外墙涌上来。但电梯井显然防不了。我还特意找 AI 确认了下,也说低层着火时,的确会顺着步梯通道和电梯井涌上来。毕竟我当年也是我们全级 1000 多人物理学学的最好的那几个,基本常识还在。 只要浓烟还待在步梯通道和电梯井,那你就没法再用这两个通道逃生。你反驳我意义在哪?我说的速降绳那一套,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 而且,平时电梯就会坏,你居然认为大火烧着时,电梯反而能抗住。太没常识了。我说的就是我们小区大几十栋电梯的真实现状。 4.和 3 一个情况。你逃不下去有毛用。 |
144
xjzshttps 15 小时 20 分钟前
@HTravel #141 现在新规定要求有双安全通道,然后如果住宅楼是多个单元的,房顶大概率是通的。
所以如果不自己准备缓降,可以考虑看看是不是还有一个安全通道能跑,即使不能往下跑,也可以看看能不能往上跑,从顶楼换另一个单元的安全通道下去。 另外,可以看看能不能通过阳台、窗户跑到隔壁家的方式来切换到不同的安全通道。 我目前看到的情况,是应该可行, 虽然难度会比较高,但是比视频中在家里等几个小时候被烧死好得多。 我看到阳台很多只格一个枪,然后外面都是玻璃,炸烂自家玻璃,用绳子绑上自己伸出身子砸烂对家的玻璃就应该能够进去。 不行就剩下另一个危险的办法, 找个窗户离的近大地方,用绳子垂下去荡起来或者尝试够到斜下方另一家的窗户,也是砸烂进去。 这个需要两人配合,上面一个人放绳,如果失败就进入垂直下方的窗户。 |
145
ryd994 14 小时 35 分钟前 via Android
@HTravel #141 GB 55036-2022 消防设施通用规范
11.2 下列建筑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的前室和合用前室应设置机 械加压送风系统: 1 建筑高度大于 100m 的住宅; 2 建筑高度大于 50m 的公共建筑; 3 建筑高度大于 50m 的工业建筑。 楼梯间正压送风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烟雾进入楼梯间和电梯间。对于管道井等穿过楼层和防火区间的结构,消防标准也有类似的规定以阻止火焰和烟雾穿过。 “毕竟我当年也是我们全级 1000 多人物理学学的最好的那几个,基本常识还在。” 你的常识比消防部门建安部门还有相关的研究机构无数人的研究更牛逼是吧?你这不算啥,真的,我当年竞赛的时候物理化学生物都是市一等奖,而且排名都在前列。 “只要浓烟还待在步梯通道和电梯井,那你就没法再用这两个通道逃生。” 你这么天才能想到,消防局就想不到?如果逃生楼梯和电梯井在火灾时用不了,那又何必设置逃生通道,又何必有这么多建筑防火规范? 拿 chatgpt 当真理用,你是在搞笑吗?我为了你还要特意去翻国标规范。真是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我对这些规范有了解是因为我的房子都是我自己在修缮,所以我对相关的建筑规范也有所了解。虽然我不太了解国内的规范,但是基本的思路都是一致的。 |
146
HTravel 14 小时 16 分钟前
@ryd994 你是在搞笑啊。怪不得我在业主群没见谁讨论过正压送风系统。你给的规范是建筑高度大于 100m 的住宅,这都是超过 33 层的超高建筑了。这本就不是常态,而且消防梯本就解决不了,开发商嫌弃建筑成本会迅速上升一般也不愿意建这么高的(我就记得中间必须空出一层做逃生层)。技术上解决不了的问题讨论它干嘛,日常大家都不住的这类住宅,讨论它干嘛?
你既然学习成绩也很牛逼。那麻烦你具体告诉我,步梯通道和电梯井咋防止浓烟上来?注意我在前面回复中已经说了防火门只能防止浓烟在同层间继续往家里蔓延,所以你别拿这个常识狡辩说这就叫烟上不来。你需要正面回答人走步梯和电梯往下逃生时,为什么按你说的建筑规范就可以没有烟? 你的房子你在修缮,难道也是在建 100 米高的超高层?如果不是,咱就别搞笑。 另外,你可以说我用 AI 是搞笑,但你装作正儿八经,却又拿个 100 米超高住宅规范来反驳才是真搞笑啊。你讨论不是为了解决自己可能将来会面临的真实问题,你就是为了没有意义的赢。 |
147
zzzmode 14 小时 14 分钟前 via iPhone
这年头住宅建筑行业太需要更新了
|
148
HTravel 14 小时 1 分钟前
@xjzshttps 楼顶互通这个的确可以利用。我没上去过我们顶层,但估计也与隔壁楼互通,我们也是两栋拼在一起。
但最难的就是浓烟而且是几百度的浓烟。无论坐电梯还是走步梯通道往上跑,里面的真实情况必然是浓烟很大。除非有氧气瓶和防毒面积确保呼吸,否则人吸一两口就立马不行了。统计结果也是大多数人都是先呛死而不是先烧死。而逃生时要预防高温,那就最好再穿消防服,如果消防电梯能保证安全还好,如果只能走步梯,那一身装备太重,时间太长,往上逃生很可能爬几层楼就没力气了。甚至那时逃生通道很乱,上上下下的人都有,还倒地不少,更是加大了逃生难度。 所以我才想到了速降。但速降往下面某户速降不现实。对普通人来说,速降绳就是把你笔直吊在空中,根本没法通过来回晃动再去往里抓住另一户的窗户什么的。而且外面根本没有抓手,那么高温你多半戴着防火手套,更是没法精细捏住窗户凸出不多的边框。想徒手捏的话,几百度的高温,根本不现实。而玻璃都是防爆钢化玻璃,徒手无法打破的。拿着破窗锤人未经过练习也是无法在半空借力的。所以最理性的办法,就是钢制速降绳,穿好消防服,戴好防毒面具和氧气瓶。花几十秒到一分钟直接降到地面。这点时间,只要不是一直都在火焰包围中,消防服应该撑得住。 |
149
bitmin 11 小时 1 分钟前
我说下我这附近小区的情况
大多数都是小于 100m 的住宅,我自己的小区没见过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防火门形同虚设,大多都敞开的未关闭,部分损坏无法关牢的也没有维修 想起来一起火灾,房子起火,儿子去打开消防栓发现没水,消防水管也装不上,最后他老娘未被救出 |
150
xjzshttps 10 小时 33 分钟前
@HTravel #148 我这里说的不是这种被包了一圈可燃物框架的情况,而是普通的高层起火。
看到的多起高楼起火视频,并不是立刻能够整个楼都起火。的确会有单个地方(大概率是楼梯、电梯)能从底层快速烧到顶层,或者高温浓烟。但是其他位置没有上下通透的燃烧空间,需要时间慢慢的燃烧,甚至需要按小时算,这就是逃亡机会。 当然,如果自己紧挨着起火楼层,没这个时间,那么只能算倒霉了。不过一般这种情况能更早的获得火情,安全楼梯可能还没大问题,能够有机会跑。 我这边,阳台和电梯位置不在一面。需要时砸阳台玻璃跨到隔壁另一个单元没什么难度,隔离墙只超出玻璃也就十多厘米左右。 即使阳台不行,其他窗户我觉得如果有人配合放绳子,我是能够做到跨到斜下方另一家,前提是的确没有有毒浓烟、高温。 |
151
yeh 10 小时 20 分钟前 国内是 2021 年开始大规模禁止竹制脚手架的
https://jjc.ecjtu.edu.cn/jjcls/info/1039/6081.htm 比如广州要求 2022 年 1 月 1 开始所有新开工的禁止 https://www.sohu.com/a/463323017_275988 某些地方后来还要求了农村自建房也不准用竹制脚手架 如果是钢管,应该好一些 |
152
moudy 9 小时 10 分钟前
|
153
Baoni 9 小时 6 分钟前 为什么香港人觉得竹子比生命更重要。到处宣传不是因为竹子。人性何在?
宣传也就罢了,解释得根本没有道理。 学过初中物理的都知道,燃烧的条件只有两点,可燃物和氧气。 竹子是不是可燃物? 竹子燃烧会不会散发更多热量? 把竹子换成钢材,可燃物是不是减少了? 那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是不是火势就会变小了? 香港 人为了赚钱,初中物理也要来推翻。 |
154
ryd994 8 小时 33 分钟前
@HTravel #146 就不会再往下看一段?
11.2.3 采用自然通风方式防烟的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应具有面积大 于或等于 2.0 ㎡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共用前室和合用前室应具有面积大于或等 于 3.0 ㎡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 不好意思,刚看到整合的 GB 55037-2022 建筑防火通用规范 6.4.1 防火门、防火窗应具有自动关闭的功能,在关闭后应具有 **烟密闭**的性能。宿舍的居室、老年人照料设施的老年人居室、旅馆 建筑的客房开向公共内走廊或封闭式外走廊的疏散门,应在关闭 后具有烟密闭的性能。宿舍的居室、旅馆建筑的客房的疏散门,应 具有自动关闭的功能。 8.2.1 下列部位应采取防烟措施: 1 封闭楼梯间; 2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 3 消防电梯的前室或合用前室; 4 避难层、避难间; 5 避难走道的前室,地铁工程中的避难走道。 防火门又不是纱窗门,就算漏烟进来,量也有限。在防火门关闭的情况下不会有大量烟气和热量。你又在那脑补什么充满了高温浓烟? “你的房子你在修缮,难道也是在建 100 米高的超高层?如果不是,咱就别搞笑。” 有没有亿种可能,建筑规范都是同一本,我在看一部分的时候顺手翻了一翻别的部分? |
155
ryd994 8 小时 19 分钟前
@HTravel #146 我还是那句话。就你聪明?你比消防部门的专家都聪明?
我不是说按照消防规范就绝对安全啊。但是,至少,它是有实际意义的。如果消防通道遇到火灾就会充满高温浓烟无法使用,那规范中设置的各种要求又意义何在?为了让你停电爬楼梯时空气不够新鲜吗? |
156
ryd994 8 小时 10 分钟前 via Android
@Baoni #153 抓小放大的水平一流。首要因素显然这防护网不防火。你看过 threads 上的视频就知道,防护网在几分钟里就全部起火。脚手架是不是竹子已经不是重点了。
当然是钢管脚手架更好。但是大头不在脚手架。 |
157
carlself 7 小时 32 分钟前
@Baoni 上海 115 火灾脚手架钢架,火势不比香港火灾小,反而由于钢脚手架烧不垮,整个大楼被大火团团围住了。“香港 人为了赚钱,初中物理也要来推翻。”,我实在无法理解这句话的逻辑何在。我猜大概是你和某个香港人辩论,你用你的“初中物理”试图教育他,结果失败了,所以你就觉得这是在推翻“初中物理”,因为你认为你代表了“初中物理”。至于”香港 人为了赚钱“这话实在令人摸不着头脑了
|
158
HTravel 5 小时 25 分钟前
@ryd994 你就是典型的那种智力不高的人,什么事自己想不明白,总想着引用别人的话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最后用很多冗余信息来带偏讨论。建筑消防规范,不也是人制定的,只不过这是个小马过河的故事,你太矮,没法达到这些人的高度,导致自己没资格参与进去平等讨论罢了。
我以前就在 500 强负责细化、修改涉及到我们部门的各种流程。500 强也不恰好是 500 名左右,很多时候都是前 200 名。全球也就 200 个国家,最大的那 200 个公司,不就可以看作 200 个国家,还是国民素质极优秀的那种。流程在基层员工眼中那都是强制性的,敢不遵循,那就走人。但在我们眼中,给公司负责这块流程的人打个电话说明下当前我们这个特殊场景下为什么无法遵循。然后再正式发邮件给他备案,他回个同意,就完事了。我们这才叫正常的人。 你真懂,就正面回答:人走步梯和电梯往下逃生时,为什么按你说的建筑规范就可以没有烟? |
159
HTravel 5 小时 7 分钟前
@xjzshttps 哦,你们这个户型应该恰好是双拼楼栋挨着的那两户,怪不得。我这户阳台外面都是空旷的,离其他楼栋很远,离本单元其他户也不近,都不在同一个方向上(应该是为了隐私设计),所以只能速降😂。
如果阳台这个方向没有大火浓烟,你说的方案的确可行。但火必然是从低层烧起来的,如果是从高层烧起来,那咱们从容下楼就行了,高层着火场景不在讨论范围。既然是低层着火,而且基本上都是室内起火,那火苗和浓烟肯定是沿着起火楼层窗户、阳台往外涌,所以很可能本户能打开的阳台、窗户烟都不小,甚至热量很高。 另一个人负责放绳子这很容易达到。但他没法拉你,再来一个人都不行。因为人在浓烟下根本没法呼吸。你被吊在半空中,不停被热浪炙烤,他又没法探出头看着你逐渐放绳子,而且浓烟下他也根本没力气拉住你。你打碎玻璃也没法第一时间进去,因为绳子长度不可变。只要没有呼吸状态,人很快就不行了。 而且下一层离火源更近,正常情况下你是不会选择去更低层,只可能横向移动去其他楼栋的房间。这时只需要绳子做安全绳功能,比较可行。但只要脚滑吊到半空了,别人及自己都没法救你,因为人在浓烟下根本没法呼吸,不会有力气。 所以我为什么说速降,就是不需要任何条件,也不需要他人协助。钢绳绑在阳台立柱上,很牢固。自己控制着松紧装置,往下送就行了,没有任何额外要求。 |
160
ryd994 5 小时 2 分钟前 via Android
@HTravel “你真懂,就正面回答:人走步梯和电梯往下逃生时,为什么按你说的建筑规范就可以没有烟?”
眼睛不要可以捐给需要的人。 “防火门又不是纱窗门,就算漏烟进来,量也有限。在防火门关闭的情况下不会有大量烟气和热量。你又在那脑补什么充满了高温浓烟?” “防火门、防火窗应具有自动关闭的功能,在关闭后应具有**烟密闭**的性能” 瞎了还是看不懂烟密闭三个字? |
161
Baoni 3 小时 23 分钟前
@carlself #157 你的楼上就试图推翻这简单的道理。用“显然”来论证。
你也在用其他例子试图说明用可燃物比非可燃物更好。 你们争论的重点从始至终都是竹子,却还睁眼说瞎话。说自己不是为了钱? 没出息! |
162
hakulamatata 3 小时 17 分钟前
@miKaSaAkerMan 都可以,随便最厉害的哪个能搞定么?只是疑问最强的智慧来解决现实问题。
|
163
hakulamatata 3 小时 13 分钟前
@lswlray 确定你低估 AI 了,也可能是我过于高估
|
165
xjzshttps 2 小时 38 分钟前
|
166
lswlray 2 小时 31 分钟前
|
167
hakulamatata 2 小时 25 分钟前
@lswlray 现在这论坛封建到自己用的东西都不能评价评估了?
|
168
lswlray 2 小时 0 分钟前
|
169
gpt5 1 小时 55 分钟前
捍卫香港,捍卫粤语,捍卫竹制脚手架,
我们捍卫的其实是德谟克拉西💪💪💪💪 |
170
cloudzhou 1 小时 41 分钟前
@carlself 上海 115 火灾脚手架钢架,火势不比香港火灾小,反而由于钢脚手架烧不垮,整个大楼被大火团团围住了。
你这逻辑不对,上海那个时候是保温层、安全网燃起,外面是钢还是竹子已经不重要了,更没有理论可以说竹子烧垮更有利 而香港这个竹子争议由来已久,在这个事情没发生之前就很多争议,作为可以说最为发达的地区,依然使用这种落后的搭建方式,有推测和一些建筑行业利益有关 你如果见过那种纯金属,卡扣封闭式的围挡,就知道有多大的差距,无论安全性还是防火,都是超越的 JGJ 254-2011 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 1.0.3 竹脚手架不得用于模板支撑架,不得作为结构受力架体使用,也不得用于外墙使用易燃保温隔热材料的建筑物。 很难理解香港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改进 |
171
cloudzhou 1 小时 32 分钟前
@ryd994 竹子是一个方面,但是不单单竹子,而是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地区,完全可以以更好的方式避免这个惨剧,比如 https://www.liuliu6.net/13405.html 完全钢化的脚手架和防护网,哪怕燃起来也是最多一栋楼,还可重复使用,按理成本并没有高到哪里去才对
|
172
JeffyChen 1 小时 17 分钟前
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开展深刻反思,追根究底查摆短板与风险点;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健全机制、堵塞漏洞,确保整改到位、长效见效!
|
173
HTravel 58 分钟前
@ryd994 我文中多次说的都是“往下逃生”时,你装作看不见,只在这犟躲在屋中?我在最开始回复你时,就基本认同防火门关闭时,应该无法从这两个通道大量涌入家里。你往回翻翻。
你能不能睁开眼睛看看烧起来的大楼呢,烟和火是不是在楼外面往上一层层窜?然后一层层都被点燃了?所以你躲在家中有什么用,就算步梯通道、电梯井的烟和火进不到你家,下层同窗、同阳台的烟和火呢?你防了个啥?你是在防寂寞?而且你到现在都不敢反驳“往下逃生”时步梯通道和电梯井的烟和火,说明你根本没有可行方案,只会机械的背建筑消防规范。 如果火灾这么简单就能防住,那全球各国还单独普遍设立火警干什么。实际上高楼住宅火灾根本没有通用解。但感觉你连这点都认识不到,只会机械的背建筑消防规范,感觉你的学生时代成绩,是靠父母大量请老师补习拿到的吧,完全看不到你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内在认知。 在没有通用解的前提下,依然能讨论的前提,是我们每个人基于自己真实住宅情况、基于国内多数住宅的情况,来改变一些可以改变的条件,来换取概率下的一些可行解。能明白吗?前面有人回复我提到的打碎紧靠自家的隔壁楼邻居窗户,来从另一栋楼逃生,就是这样给出了可行解。能明白吗? |
174
hiirodebucatt 48 分钟前
@hakulamatata #5 你是指怎么解决,预防?出事后补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