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云原生技术概论》:先有认知,了解技术的发展的驱动力是什么是,看看微服务、容器、服务网格、devops 等等一系列技术解决了什么问题。对现代的分布式架构/系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第二章:《构建极致网络服务》,“网络请求”是架构设计的第一步,网络请求都到达不了“双活的”,“两地三中心的”,可用性“99.99999%” 的后端服务器。那这些高可用的形容词,都是“伪”的。
第三章,了解请求进入后端服务器是如何处理的。这一章相当于后续章节的前置,介绍一些高层架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底层技术/原理。
第四章,开始进入分布式系统,主题是可扩展性,目的实现高可用,也就是介绍各类负载均衡技术。
第五章,第六章:前面章节介绍的都是无状态应用的设计。现在开始介绍“有状态应用”的设计,这里面有两个核心的主题:事务、以及共识。事务以及共识影响系统的可用性、容错设计。
第七章,第八章,是介绍容器系统相关的设计,介绍分布式系统中,容器是如何通信、调度、被管理的。但 Kubernetes 的问题是仅仅管理容器,容器内业务的通信治理也是个重要的主题。作为新一代的基础设施,容器以及服务网格的作用:是将系统中非业务逻辑全部解耦,下沉到容器、Sidecar 中。
第九章,解决了“网络请求”、高可用设计(负载均衡),数据一致性(事务、共识),应用负载(容器和服务网格)。那么整个高可用架构“设计阶段”已经解决。现在开始进入系统“运行阶段”。这个阶段要面临:大规模数据的挑战(成本和海量数据分析),系统的稳定性(监控),(各类观测数据的统一处理, 标准和规范)
最后一章,是 devops 的内容,补充应用如何交付、部署。
以上,就是 《深入架构原理与实践》 的主题。
送给你。
https://www.thebyte.com.cn/